不銹鋼管件設置“補貼”實現鑄鋼件順序凝固
鑄件結構往往不能滿足煩序凝固條件,為了實現順序凝固,鑄件局部形狀需改變,逐漸地向安盟冒口處增加鑄件厚度,離胃口最近處最厚,離冒口最遠處最薄。使得靠近冒口部分的冷卻時間較其他部分長,增加鋼液溫度梯度,延長鑄件補縮距離,以利於鑄件補縮。這是防止軸線縮松最有效的方法。鑄件局部形狀改變之增置或壁厚增厚量叫作“補貼”,有時也叫“增肉”。
雖然現在鋼鑄件上呰遍采用補貼,但目前還無法通過計算正確設置各種形狀的鋼鑄件補貼。決定某壹鑄件的補貼設,仍要結合經驗或通過試驗決定。
補貼需正確設置,補貼過大,既浪費金屬,又會加大冒口補縮負擔,使冒口相應加大,工藝出品率降低。補貼過小,則補縮通進過早中斷,鑄件得不到良好補縮,形成縮孔和縮松,影響鑄件使用質量。下面介紹確定補貼的方法。
改變鑄件局部形狀實現順序凝固
最簡單的補貼是將鑄件局部形狀略加改變,實現順序凝固。其補貼量往往放在加工面上,以便加工時去除,不改變鑄件原來形狀。
圖2-10所示是壹個要求致密鑄鋼件,圖中陰影部分是“補貼”,加工時去除,分型而選擇如圖所示,冒口放在上箱,內澆口從分型面處註入,就能實現順序凝固,獲得無縮孔、質地致密的鋼鑄件。
(責任編輯:admin)